狗狗训练马来西亚 –
“我的狗是不是天生调皮?”
“别人家的狗为什么这么听话?”
你不是一个人在苦恼。很多马来西亚狗主人都曾经历狗狗乱吠、扑人、咬拖鞋、咬人、出门不听指令……这些状况常常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称职。
但说实话,这不是你的错。
狗狗行为的背后,其实有很多“狗语言”你还没听懂——
理解了,问题就能解开。
而且,更棒的是,不管是贵宾、柴犬、马尔济斯,还是土狗,都能训练好。
这篇文章,我们一起慢慢来,不只教你“怎么做”,更想陪你一起理解毛孩、走出混乱、建立信任。欢迎来到真正有效的狗狗训练旅程。
你知道吗?狗狗吠叫,有很多种意思:
惊吓或焦虑(陌生人靠近)
无聊(你上班,它一整天没事干)
想引起注意(“嘿,陪我玩嘛!”)
防卫领地(对门外脚步声极度警觉)
如果你只是大声呵斥,它不但不懂你在生气什么,反而更紧张、更叫。
解决方法是建立“替代反应”,让它知道“安静”也能获得关注与奖励。
很多主人说:“我家狗好像很有攻击性,常咬手。”
但其实:
幼犬会咬,是因为出牙期不舒服
青少年犬咬,是因为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“嘴”
成年犬咬人,可能是恐惧防卫、空间边界不明、过度兴奋或缺乏社交
关键不在于“不要咬”,而是教它“可以咬什么”。
比如准备几种不同材质的咬咬玩具,引导它释放本能,同时设定规则。
有些狗一见人就跳,弄得亲戚朋友害怕又尴尬。但跳跃其实是狗的兴奋表现,它想靠近你、引起注意。
如果你平常总在它跳上来时摸摸头,它就学会“跳=被关注”。
正确做法:在狗四脚着地时给予奖励,当它跳上来则立即转身不理,重新建立关联。
在马来西亚,城市与组屋混合的环境,让狗狗行为出现一些特定挑战:
Klang Valley 公寓型狗狗:容易吠叫、焦虑、怕坐电梯
花园住宅区大型犬:领地意识强,容易扑人或冲门
组屋区狗狗:社交刺激不足,看到陌生人特别激动或恐惧
独居老人与小型犬:容易宠溺,出现“分离焦虑”问题
所以训练不该“一套打天下”,要结合环境与狗狗个性,才能真正有效。
有一句老话讲得很好:
“训练不是修理狗狗,而是教会人类怎么当好主人。”
以下是狗狗训练必须记住的核心法则:
“打一下、骂一下,狗就乖了”
这句话,不只不对,还很伤害你们的关系。
狗怕你,不等于服从你
狗怕你,会更容易焦虑、躲避、攻击
使用食物、玩具、语言赞美等“奖励”,引导狗狗主动做出你想要的行为,才是真正科学有效的方式。
想像一下:你刚加完班、心情爆炸,回家看到狗又咬了鞋。
你能冷静训练吗?
狗也一样。
如果它刚吃完饭、想睡觉或处于高度兴奋状态,训练效果几乎为零。
最佳时段是:饭后 30 分钟、情绪平稳、你也有空慢慢陪它时。
很多人觉得训练要“很长”,但狗狗的注意力其实很短:
幼犬集中力仅 1–2 分钟
成年犬也仅 5–10 分钟
每次只教一个指令,保持短而甜(short and sweet),成功率才高。
你有没有这种情况:
妈妈不给上沙发,爸爸偷偷让它跳上去
训练说“坐下”,但每次都换词(坐、蹲、坐下、sit)
狗狗会变得困惑,不知道什么是对的。
训练时,全家必须使用相同的口令、动作与规范。
很多主人在狗狗咬人或乱冲乱跳时,第一时间总是责怪狗:“你怎么这么不听话?”、“你是不是疯了?”、“你有没有良心?”但你知道吗?狗狗的行为,其实是在“说话”。
而这些行为的背后,大多都不是“坏”,而是“焦虑、不安、误会或没有边界”。
比如狗狗咬人,不一定是攻击性行为,很可能只是怕、紧张、太兴奋,或者从小没学会轻咬(bite inhibition)。再比如一直吠叫,很多时候是它在说“我不想一个人待着”、“我不知道你去哪了”、“我很怕外面的声音”……
狗的问题,很多时候,其实是人与狗之间缺乏安全感与理解的结果。
这就像人际关系一样——
当我们沟通不良,边界不清,彼此不了解,就容易冲突不断。
所以,在解决训练难题之前,我们更重要的是:先“听懂”狗狗的语言,尊重它的感受,然后再开始调整行为。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狗狗训练,强调的是“关系训练”,不是“服从训练”。
过去很多人说训练狗,就是要让它“服从”,要它“听话”。可现在的科学研究和动物心理学都告诉我们:训练的核心不是控制,而是沟通与合作。
你不需要当“狗王”或者“Alpha”,你只需要当一个清楚、有原则、值得信任的陪伴者。
训练不是压迫,而是引导。
一个有安全感的狗狗,它愿意与你合作;但一个被恐惧驱动的狗狗,只会表面听话,内心却累积情绪,甚至以后爆发出更严重的问题。
🪄 所以,训练前我们要先想清楚:
你希望它做什么?
你有没有明确告诉它什么可以、什么不可以?
你有没有在它表现好时给予鼓励?
你有没有理解它为什么那样做?
你教得越温柔明确,狗狗就越安心、越愿意配合。
很多行为问题,都是因为缺乏基本规则。
就像孩子没有边界一样,狗狗也需要知道什么是“可以”,什么是“不行”,这不靠吼,而靠建立清晰的规则和日常习惯训练。
以下是马来西亚狗主人最常见的训练需求清单:
不乱咬人或咬东西:通过“咬咬玩具转移”+“咬到人马上停止互动”来教会它 bite inhibition。
不乱吠:找出诱因,是陌生人、分离焦虑、无聊还是声音敏感?用“分散注意力训练”或“反制约法”慢慢改善。
不跳人:跳人是兴奋的表达方式之一,重点是冷静应对,不奖励跳跃行为(如摸头或眼神接触)。
叫得回来(Recall):生命安全训练中最关键的一个。用食物+喜悦+反复正向练习。
安静独处:不依赖人类也能安心待在家,是现代狗狗重要的生活技能,适合用“独处训练计划”一步步建立。
不要急于求成,狗狗就像小孩,每只的学习节奏不同——但只要你持续陪它练,它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你有没有发现,有时候你家狗狗“坏”得让你头疼——
它故意跳上沙发、咬你的鞋子、在地毯上乱尿。
你越吼,它越来劲;你越烦,它越得寸进尺。
但真相可能是:它只是不会“用对的方式”告诉你,它需要你的关注、陪伴,或者只是单纯无聊。
犬只行为学专家指出,大多数“问题行为”其实源于:
情绪没有被理解:焦虑、无聊、压力堆积,却没有出口。
缺乏日常刺激:大脑没被满足,身体却有过多能量。
行为被无意中“奖励”:例如跳你一下你就摸它,它就会觉得“跳人”能得到关注。
解决方式也不是“惩罚”或“放弃”,而是识别诱因 + 转换行为:
狗狗疯狂吠叫 → 给它咬咬玩具 + 教它 bark & quiet 指令。
狗狗跳人 → 回避眼神、别摸它,等它冷静再关注。
狗狗咬家具 → 提供更有趣的替代物(冷冻KONG、藏食玩具等)。
一句话:你不训练,世界就会训练它。
你家的狗,是一只独立傲娇的柴犬?还是一只容易紧张的可卡犬?还是精力过剩的比熊?
不同品种的狗狗,性格、学习方式、动机都完全不同。
训练方式也必须“因犬制宜”:
牧羊犬类(边牧、贵宾等):非常聪明但容易过度思考,需要“任务型游戏”+高级指令。
工作犬类(拉布拉多、金毛):喜爱食物与人类的关注,适合用零食+互动式奖励。
警戒犬类(柴犬、秋田、杜宾等):自主性强,不喜欢重复训练,要用“生活中穿插”训练方法。
小型犬(博美、约克夏):警觉性高,情绪敏感,训练时要特别温柔,降低声量。
请记得:不是狗狗笨,是你还没找到适合它的方式。
许多人以为狗狗训练只能在小时候——“3个月没开始就来不及了!”
错!狗狗的大脑在不同年龄阶段都可以学习,只要方法对、节奏对、心态对。
大致建议如下:
2–4个月:社会化黄金期,可训练“名字回应”、“禁止口令”、“咬东西限制”等。
4–6个月:认知能力快速成长,可训练“坐下”、“等候”、“牵绳行走”等。
6个月以上 – 成年:更稳定、更持久的专注力,适合行为修正与习惯建立。
中老年犬:仍可训练新的生活习惯,只是学习速度需更耐心。
永远不嫌晚开始,只要你开始,它就会进步。
许多宠爸妈会遇到这个问题:我要自己训练,还是交给狗学校?
简单比较:
| 项目 | 自主训练 | 送训学校 |
|---|---|---|
| 优点 | 亲子关系建立、了解狗狗性格 | 专业系统、节省时间 |
| 缺点 | 学习成本高、执行不稳定 | 狗狗回家后可能无法延续训练效果 |
| 适合人群 | 有时间、有学习意愿的主人 | 上班族、初次养狗者 |
最好的方式:混合式训练——送训几周打基础 + 回家你继续巩固。
别忘了:训练的主角是你和狗,不是教练和狗。
你以为你在训练狗狗,其实你是在训练自己。
训练狗狗,考验的是你的耐心、情绪控制、观察力和责任感。
你会开始学习什么是“非暴力沟通”,怎么在它犯错时控制情绪,怎么面对它的固执而不气馁。
有一天,你忽然发现:
它在你说“等一下”时,真的停了;
它在你烦躁时,走过来舔舔你;
它开始坐在你身边,等你下班回家。
那一刻,你会明白:你们的信任是一起练出来的。
在 Hairy Home,我们接待过数百只大大小小的狗狗。
我们相信,每只狗狗都值得被耐心对待、被理解、被温柔教导。
我们的训练理念:
以鼓励代替惩罚;
以沟通代替命令;
以陪伴代替放弃。
我们的宠物美容师与行为顾问,都会在服务中自然融入生活训练,例如:
教狗狗在美容时不乱动;
引导害怕水的狗狗慢慢适应;
鼓励狗狗与其他狗狗和平相处。
训练不是一次性课程,而是生活中每一次“你愿意耐心解释”的时刻。
如果你在 Cheras、KL 一带,我们随时欢迎你带毛孩来 Hairy Home 认识我们。一起让毛孩变得更好,也让你成为更棒的主人。
你不是在训练一只听话的狗,你是在教它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安心生活。
你不是要它服从你,而是希望它理解你、信任你、依赖你。
狗狗是我们选择养的,但对它来说,你就是它的“唯一”。
让我们慢慢教它,也教会我们自己——在宠爱与责任之间,找到最美的平衡。
愿你和毛孩的每一天,都是成长与爱的交换。